College Profile 学校概况

学校视频 School videos

校长寄语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学校概况 > 校长寄语

导读:“2022年高考成绩揭晓,再一次牵动考生和家长的心弦。是哪些因素造成考生复习效果差异巨大,本文为您分享观点”。

作者:杨定坤

辅仁高考创始人兼校长

北京师范大学理学学士

北师大校友总会理事

陕西校友会秘书长


高考结束,就在各种场合听见考完的孩子说“难爆了!”甚至有老师也说2021年高考是“近年最难”。

   
昨天分数出来,虽然教育部明文禁止宣传高考状元,可大家依然从各种渠道获悉今年的陕西理科最高
727分,比去年高两分;文科最高698分,跟去年基本持平。


从省招生考试院提供的一分一段数据来看今年的一本线虽然下降,但是高分段相比去年并无大幅度下降。


以理科为例,对照一下2020年和2021年的高考数据:

不难看出,2022年的高考题确实难,各分数段相较去年都有下降,但是下降幅度仅仅10分左右,远称不上“难爆了”这个级别,可以说试题难度基本和去年持平。

 

而且越是高分段,分数下降幅度越小。

 

有北师大校友在群里感慨,陕西高考成绩“马太效应”越来越明显:强者愈强,弱者愈弱。

 

为什么会如此分化,我认为是:会学习的学生已经一骑绝尘,不会学习的一直在原地打转。
 

最近接到不少咨询电话:“我孩子平时考试考五百多分,高考成绩出来**科没发挥好,只考了三百多”。

 

事实上高考这场硬仗,绝对没有无缘无故的胜利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失败,整理一下我的一些思考,供广大考生和家长参考。

 

不客气的说:“没发挥好”绝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没发挥好,问题并没有出现在高考,而是出现在平时。

 

一般来说,除非遭遇极端情况,高考成绩和平时成绩总分误差不会超出三十分。

 

那么平时成绩甚至分成绩和高考分数差距较大,只从操作层面看是由哪些原因导致的呢?

 

01
侥幸心理
 
 

每年面对高三备考的学生,我都在大声呼吁:“面对高考,切忌取巧”。

     
高考是什么?是全国上千万人共同参加的一场激烈的角逐,但凡参与高考的学子莫不是孜孜以求、无敢豫的。


     要想在这样一场竞争中胜出,第一件事情就是彻底放弃任何取巧、投机、侥幸的心理。

 

高考的每一科目都有结构性知识或者说核心考点,这些考点以及考点之间的联系是高考永恒不变的主题

 

 不把核心知识点彻底搞懂,抱着“这个点这么难,高考也不一定考”的侥幸心态,知识似懂非懂,做题时对时错,上了考场必然露怯。


02  错把刷题当复习
 
 

见过很多不靠谱的老师给学生的复习手段永远只有一个:发题、做题、对答案、讲题。很多学生也沉浸入自我麻醉式的模拟卷和真题训练,在背结论和答题模版中疲于奔命。

 

实际上大量刷题,试题的重复度很高,知识点的覆盖率却很低

 

有可能刷了100小时的题,90个小时都在重复的训练有限的几个知识点,而这几个知识点一般就是上一年高考考察的那些题型和知识点。

    而高考命题一般会刻意回避近年出现过的题型,平时被熟悉的重复题麻醉,见了新题型,马上傻眼,一溃千里。

 

03
时间管理失败,有效学习时间少
 
 

浪费时间有两种形式,一种是彻底不学,一种是低效的死学。经常看见有的学生四个小时的晚自习,进入学习状态要花30分钟,或学不到一会儿就要起身喝水、上厕所,或在一道题上苦苦纠缠一两个小时无果。

 

还有一些学生每天忙忙碌碌,平时熬夜写作业、周末写作业+补觉+补课,几乎没时间总结,更没时间寻找提高效率的方法。

 

学习过程中对时间也没有管理,碎片时间、低效时间、黄金时间缺少规划,辛苦日复日转眼到高考。实际上好好规划的话,一年的时间很长,足以做到你不敢想象的成就。

 

04
孤立的学习,缺乏系统思维
 
 

  高考命题点全部都是知识的交汇点,要想在高考中游刃有余,需要对各科的学习有系统性思维

 

  如果自己很难建立系统思维,无法提纲挈领的对各科知识进行归纳总结,不要犹豫,向优秀的老师请教
 

  只有你的知识连成线,汇成网,站在一定高度来阅读高考题的时候,你会发现高考的套路不过如此,无论多么变化多端的形式,总也离不了有限的核心本质。

 

05
闭门造车,缺少信息交流
 
 

高考说到底是一场排位游戏,所有排位游戏为难你的永远不是游戏本身,而是参加游戏的其他玩家。

 

高考复习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闭门造车,困在自己的信息孤岛,不知道对手和队友是什么情况,不知道自己在人群中的位置和水平。

 

所以我一直不赞成学生单纯的上一对一,也反对“偷学”的行为。

 

只有在集体中,取长补短,互相定位,你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复习方向,才能赢得游戏。

 

一次高考不是人生的最终定论,想成功的心是任何情况都困不住的。

2019年四川省高考前一万名中有六千名是往届生。

所以我觉得越是成功的人,越值得在人生关键时间多一次机会。